西安美院学院论坛雁塔含光 → 展览中的戏剧性:论策展及安仁双年展的策展实践
查看完整版本:展览中的戏剧性:论策展及安仁双年展的策展实践
2018/4/20 8:26:38

  ——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系列讲座那特学术直播
  那特艺术学院与国内艺术高校合作举办的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系列讲座,于10月20日正式启动。第一季的讲座系列,将从美术史的基本问题出发,延伸到艺术理论在艺术史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在当代策展中的实践。邀请的学者,包括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史学者范景中、孔令伟,香港中文大学美术系研究生院艺术学部主任韦一空(Frank?Vigneron),独立策展人、艺术史教授Marco Scotini。
  第一季的第一场讲座《展览中的戏剧性:论策展及安仁双年展的策展实践》于本日晚7点在西安美术学院一号教学楼学术报告厅顺利进行。来自意大利的Marco Scotini(斯科蒂尼)教授以展览中的戏剧性为主题就策展及安仁双年展的策展实践为大家做了精彩分享。


  Marco Scotini(斯科蒂尼)
  斯科蒂尼教授是著名策展人,现任FM当代艺术中心艺术总监,米兰新美术学院NABA视觉艺术与策展专业主任。
  作为独立策展人,斯科蒂尼在欧洲和世界范围内多次成功策划各类展览,其中包括2015年威尼斯双年展阿尔巴尼亚馆,以及2003、2005、2007连续三届捷克布拉格双年展等。
  斯科蒂尼非常关注非西方文明的“现代性”(Modernity)。这一概念自诞生以来,西方世界就掌握了它的绝对话语权,而异域文明则被看作落后的“原始文明”。而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全球化浪潮下,旧的地域观念被打破,崛起的非西方文明正试图找回“现代性”的话语权。斯科蒂尼十余年来策划的4次大展(2005年中东展、2016年东欧展、2017年非洲展、2017年中国展),重新解读多元地域文化语境中的现代性。
  在10月28日即将开幕的首届安仁双年展中,斯科蒂尼主持策划国际版块“四川故事——戏剧与历史”,并应邀担任明年开幕的第二届银川双年展策展人。
  在此次讲座中,斯科蒂尼将从展览中的戏剧性出发,分享十余年来的策展经验。讲座由斯科蒂尼教授负责策划的《安仁双年展》国际板块——“四川故事:戏剧与历史”谈起。
  在现代化过程中,西方人与中国人相互之间充满了想象。梅兰芳对西方先锋戏剧产生过影响。先锋戏剧家布莱希特没有来过四川,却写了一部《四川好人》;2002年,“巴蜀鬼才”魏明伦将这部戏改编为川剧《好女人?坏女人》。


  川剧《好女人?坏女人》
  受此启发,斯科蒂尼将戏剧性确定为展览主题,并以此为主题展开调研。他拜访了魏明伦,并注意到川剧中的变脸,恰好和女主人公沈德在好人和坏人之间的角色切换相契合,而这是布莱希特始料未及的。
  展览以《四川好人》为出发点和参考,解构传统戏剧元素(舞台帷幕,后台,观众等),构建“形而上剧场”。在展厅设计中,斯科蒂尼尝试让观众参与作品创作,体验身份的变化——从观众到“表演者”的变脸。他以中国传统住宅为叙事北京,邀请观众穿上戏服,出现在米开朗基罗的镜子中。戏剧的概念在展览中被解构。
  斯科蒂尼以戏剧性中的舞台呈现和文本构成为角度解析展览,着重阐明策展理念与展览布置形式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展览的概念就变成了叙事的戏剧舞台,行为表演、视频装置、音乐片段以及档案资料等,这些当代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已经在空间内,自身完成了展览属性的转变,彼此间相关,彼此间对话,因此展览空间也拥有了讨论和阅读行为的特性。除了通过传统戏剧元素的解读,展览本身更成为了一个类似戏剧般叙事的时间性平台。


  那特艺术学院与国内艺术高校合作举办的艺术批评与艺术史系列讲座将聚集海内外优秀学者,从不同维度和层面,分享关于艺术史和艺术批评的经典与前沿。通过直播,将讲座现场无限延伸,使学术传播不再桎梏于象牙塔中的一隅讲堂。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15 second(s)